nycu-OpenWrt
  • OpenWRT: WiFi 網路的開放平台
  • OpenWRT 硬體
    • 測試硬體與功能列表
    • 小米路由器3的設定與測試
  • OpenWRT 編譯環境建立
    • OPKG Package Manager
    • 建立編譯環境 (Cross Compiler)
    • 建立編譯環境 (SDK for .ipk 封裝)
    • 遠端登入執行程式
  • OpenWRT 功能測試
    • 設定時區與 NTP 網路對時
    • CRONTAB 排程工作
    • 從 WAN 登入 OpenWRT
    • 防火牆的設置
    • 無線網路 SSID 的設定
    • Bridge-mode and Router-mode
    • 在 OpenWRT 上布建 Container (LXC)
    • 實驗: WiFi 的無線設定 (iw)
    • 實驗: 封包排程與 QoS
  • 實驗: 側聽封包資訊
    • 802.11 封包解析
    • 實驗: 虛擬監聽網卡並取得 RSSI
    • 實驗: 取得 RSSI 並回傳至伺服器
  • 實驗: MQTT 物聯網
    • MQTT 通訊協定
    • MQTT 在 OpenWRT 上的開發
  • 實驗: SDN-based Network
    • pica8 基本設定
    • 在 OpenWRT 上架設 Open vSwitch (OVS)
    • VLAN 在 WiFi AP 硬體上的實現
    • 在 OpenWRT 上架設 VLAN
    • 架設一個訪客用的無線網路
  • 實驗: OpenWRT 周邊存取
    • 實驗: GPIO 的存取
    • 實驗: I2C 的操作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 天線的規格與介面
  • GL-iNet (GL-AR300M)
  • GL-iNet (GL-AR750S)
  • 小米路由器3 (R3)
  • 測試功能列表
  1. OpenWRT 硬體

測試硬體與功能列表

兩款 OpenWRT 為基礎的 WiFi AP (GL-AR300M, GL-AR750S) 以及測試功能列表

PreviousOpenWRT: WiFi 網路的開放平台Next小米路由器3的設定與測試

Last updated 5 years ago

天線的規格與介面

一般來說,在 WiFi AP上天現有兩個介面:

  • IPX (0-6 GHz),多用於 WiFi、GPS 接頭可以參考

  • SMA (0-18 GHz),通常作為外加天線的接頭,可以參考:

GL-iNet (GL-AR300M)

GL-iNet 產品的主要特色即是在於其原生支援 OpenWRT 系統,並在其電路板上預留腳位供開發者進行一些額外功能的開發。而此公司的定位也非一般的網通廠,而轉型以 IoT 為主,其目標客群為利用小型 WiFi 裝置進行網路分享的開發者。

這樣的定位其實有一些奇怪,畢竟,現在手機和筆電都可以作為 WiFi 熱點,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額外的 WiFi 分享器呢? 可能的應用情境大概有像是轉介旅館的有線網路、將 WiFi AP 附加儲存裝置作為無線檔案分享、以及提供加密的無線網路接取。不論如何,由於其產品定位,該公司生產的裝置體型通常不大,也不是以提供覆蓋範圍為目標。

GL-AR300M 是我們接觸的第一款該公司產出的 WiFi AP,內建即為 Chaos Calmer 的 OpenWRT 版本,所做的修改集中於網頁介面,不過也可以切回 OpenWRT 原生的 LuCi 介面。以下是這個 WiFi AP 的功能列表:

SPEC

CPU

QCA9531 @650MHz

RAM

DDR2 128 MB

2.4G NIC

QCA9531

FLASH (ROM)

16MB + 128MB

Frequency

2.4GHz

Support

802.11 b/g/n

DIY Features

UART, I2C, 4 GPIOs

Antenna

2 (external, SMA)

OpenWRT version

Chaos Calmer

GL-iNet (GL-AR750S)

為了觀察 5GHz 上的通道特性,我們也購買另一塊 GL-iNet 的 WiFi AP,也就是 GL-AR750S,此WiFi AP支援 802.11ac,其規格如下:

SPEC

CPU

QCA9563 @775MHz

RAM

DDR2 128 MB

2.4G NIC

QCA9563

5G NIC

QCA9887

FLASH (ROM)

16MB + 128MB

Frequency

2.4GHz (2 ant.) + 5 GHz (1 ant.)

Support

802.11 b/g/n/ac

DIY Features

UART, I2C, 4 GPIOs

Antenna

2 (IPX)

OpenWRT version

18.06

小米路由器3 (R3)

SPEC

CPU

Ralink MT7620A @580MHz

RAM

DDR2 128 MB

FLASH (ROM)

128MB (NAND)

Frequency

2.4GHz (2 ant.) + 5 GHz (2 ant.)

Support

802.11 b/g/n/ac

DIY Features

UART

Antenna

4 (IPX)

OpenWRT version

breaker barrier

測試功能列表

Functions

AR300M

AR750S

CC

18.06

V

V

V

V

V

V

V

V (802.11n)

--

V

V

V (3/4)

--

V

考慮到 GL-iNet 的裝置在天線設計上的缺陷 (2.4GHz 和 5 GHz 共模且天線增益只有 2dBi),我們購買了一台小米路由器3進行測試。小米路由器的開發即是基於 OpenWRT,因此,理論上我們也可以直接存取其作業系統並開發附加的功能。當然,事情總是不會總是順利,我們將小米路由器3的測試以及設定紀錄於。

以下為我們在 OpenWRT 上所測試的功能,有一些功能只在其中一台 AP 上進行測試,不過,移植應該是沒有問題。由於小米路由器在許多功能上並不支援,詳見,因此我們之後的實驗以 GL-AR300M 和 GL-AR750S 為主,項目連結可以直接指到本書的章節,之後若有新增的功能也會一併更新於此列表。

另一頁面
小米路由器3的設定與測試
Cross Compiler
Monitoring Interface
Collecting RSSI Values
Associated Devices
Changing the MCS Mode
Packet Error Rate
GPIO Testing
I2C testing
Hirose U.FLWikipedia
SMA connectorWikipedia
Logo
Logo
IPX接頭以及轉成SMA的接線
AR300M pinout
AR750S pinout
小米路由器3 (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