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cu-OpenWrt
  • OpenWRT: WiFi 網路的開放平台
  • OpenWRT 硬體
    • 測試硬體與功能列表
    • 小米路由器3的設定與測試
  • OpenWRT 編譯環境建立
    • OPKG Package Manager
    • 建立編譯環境 (Cross Compiler)
    • 建立編譯環境 (SDK for .ipk 封裝)
    • 遠端登入執行程式
  • OpenWRT 功能測試
    • 設定時區與 NTP 網路對時
    • CRONTAB 排程工作
    • 從 WAN 登入 OpenWRT
    • 防火牆的設置
    • 無線網路 SSID 的設定
    • Bridge-mode and Router-mode
    • 在 OpenWRT 上布建 Container (LXC)
    • 實驗: WiFi 的無線設定 (iw)
    • 實驗: 封包排程與 QoS
  • 實驗: 側聽封包資訊
    • 802.11 封包解析
    • 實驗: 虛擬監聽網卡並取得 RSSI
    • 實驗: 取得 RSSI 並回傳至伺服器
  • 實驗: MQTT 物聯網
    • MQTT 通訊協定
    • MQTT 在 OpenWRT 上的開發
  • 實驗: SDN-based Network
    • pica8 基本設定
    • 在 OpenWRT 上架設 Open vSwitch (OVS)
    • VLAN 在 WiFi AP 硬體上的實現
    • 在 OpenWRT 上架設 VLAN
    • 架設一個訪客用的無線網路
  • 實驗: OpenWRT 周邊存取
    • 實驗: GPIO 的存取
    • 實驗: I2C 的操作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 子網路設定: /etc/config/network
  • 無線網路設定: /etc/config/wireless
  • DHCP 設定: /etc/config/dhcp
  • 防火牆設定: /etc/config/firewall
  • 網路的流量限制
  1. 實驗: SDN-based Network

架設一個訪客用的無線網路

藉由多個 SSID 的支援,架設一個有限制的訪客無線網路 (guest-wlan)

Previous在 OpenWRT 上架設 VLANNext實驗: GPIO 的存取

Last updated 5 years ago

這其實是來自 OpenWRT 官方教程,這裡只是重複操作並翻譯,原始內容來自:

第一個網址透過指令列操作,第二個網址則透過 LuCi 操作,以下文章以第一個網址為操作範例。這個教程中,修改了以下 4 設定檔: /etc/config/network、/etc/config/wireless、/etc/config/dhcp 以及 /etc/config/firewall。我們將對這些設定進行記錄:

子網路設定: /etc/config/network

加入一個新的 interface,也就是一個新的子網路。此子網路也就是為了新建立的訪客無線網路來服務,也因此,我們可以把訪客的資料從原有的內部網路中分離。關於 interface 的設定,可以參考中的說明。

config interface 'guest'
       option proto 'static'
       option ipaddr '10.0.0.1'
       option netmask '255.255.255.0'

無線網路設定: /etc/config/wireless

接著,增加一個新的 SSID,並讓其附屬於新建的 guest 網路,關於多個 SSID 的設定可以參考。

config wifi-iface 'default_radio2'
        option device 'radio1'
        option network 'guest'
        option mode 'ap'
        option encryption 'none'
        option ssid 'WiSDON-FREE'
        option disabled '0'
        option maxassoc '5'
        option maxrate '500'

DHCP 設定: /etc/config/dhcp

設定 DHCP 的設定,讓連上的使用者可以自動拿到 IP。在 DHCP 設定中,主要有三個參數: 起始的 IP 尾數 (start)、DHCP 最大的數量限制、以及租約 (lease) 的持續時間,設定如下:

config dhcp 'guest'
        option interface 'guest'
        option start '50'
        option limit '50'
        option leasetime '1h'

防火牆設定: /etc/config/firewall

# for the guest-waln
config zone
        option name 'guest'
        option network 'guest'
        option input 'REJECT'
        option forward 'REJECT'
        option output 'ACCEPT'

# Allow Guest -> Internet
config forwarding
        option src 'guest'
        option dest 'wan'

# Allow DNS Guest -> Router
# Client DNS queries originate from dynamic UDP ports (>1023)
config rule
        option name 'Allow DNS Queries'
        option src 'guest'
        option dest_port '53'
        option proto 'tcp udp'
        option target 'ACCEPT'

# Allow DHCP Guest -> Router
# DHCP communication uses UDP ports 67-68
config rule
        option name 'Allow DHCP request'
        option src 'guest'
        option src_port '67-68'
        option dest_port '67-68'
        option proto 'udp'
        option target 'ACCEPT'

原本文章中,事實上有對防火牆做更多的設定,來限制訪客的行為,有興趣可以參考原始的教學文件。

網路的流量限制

完成以上四個步驟,已經產生一個可供上網的訪客無線網路。接下來,我們要對此訪客無線網路進行限制,有以下兩種方式: 第一、在 wireless 中限制連上的使用者數量以及頻寬,如在無線網路中所做的設定。第二、透過 OpenWRT 上的其他套件,如: wshaper、qos-scripts、sqm-scripts,來達成需求。

這部分在原始教程中有說明,不過尚未實作,因此先不紀錄。

防火牆的設置,我們先用最簡單的設置,也就只是確保網路通訊可以進行,並沒有給予過多的限制。關於 OpenWRT 的防火牆設置應該可以開一篇文章專門說明,不過,已經有許多文章說明此處的設定,因此,大駕可以先參考網路上的。

https://openwrt.org/docs/guide-user/network/wifi/guestwifi/guest-wlan
https://openwrt.org/docs/guide-user/network/wifi/guestwifi/guest-wlan-webinterface
之前的文章
之前的紀錄
資源